您的位置:首页>新闻资讯

全国高铁通达省会最多的城市,就在江苏!

2021-07-30 09:38:45


累计完成投资1105亿元,新增交通线网里程540公里,总里程达到1.88万公里......回顾“十三五”,徐州市经济发展提质增效、社会事业快步前行、文化建设繁荣昌盛、生态环境持续优化、民生获得巨大改善;

徐州市成为全国高铁通达省会最多城市、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、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和淮海经济区首家地铁城市,交通基础设施的迅猛发展,是老百姓受益最多的五年。




新增交通线网

总里程达到1.88万公里




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全面推进,货物运输市场蓬勃有序发展;公路水路货运量、货物周转量保持快速增长态势。


  • 新增A级以上物流企业36家,达到39家;

  • 定期全货运航线达到5条,航空货邮吞吐量较2015年增长21%;

  •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2015年16.4%降至15%,“三区三园一带”枢纽经济总体格局基本形成。


完成1个特大型综合客运枢纽和4个综合客运枢纽;

完成观音国际机场二期改扩建,新沂通用机场建成运营。




多式联运发展速度加快。


印发《加快徐州区域性多式联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》,开通公铁水、河江海等多式联运线路32条,徐州至长三角、京津冀、华中、中原等城市群的物流通道持续优化,徐州交通服务国内、国际“双循环”大格局的能力大幅提升。


运输结构调整成效凸显。


年货运量150万吨以上大型工矿企业和新建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接入比例达80%以上,重点企业水路、铁路运输占比达60%以上。


建成双楼作业区通用码头、港头作业区二期工程,港口综合通过能力达到7468万吨。


规划建设高铁快运物流产业基地,新增货运场站11个,基础设施管养全面到位。


集装箱吞吐量增速居全省前列。


中长途货车空驶率降至25.2%。交邮融合发展成效明显。构建了覆盖县、乡、村的三级农村物流节点体系,“徐州盟递宅配”被确定为全国城乡高效配送试点项目。


交通运输实现无缝对接


快速化公路网加快完善,交通运输能力不断增强,客货运输显著扩大,一系列的重大交通工程落地,推动徐州市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,运输服务质量和效率逐步提高。

“十三五”以来,徐州市交通运输行业加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。郑徐客专、徐宿淮盐铁路、连徐高铁、符夹铁路扩能项目通车运营,建成3条铁路专用线,新增高速铁路321.3公里,建成“木”字形高铁枢纽,高铁、普铁通车里程均居全省首位。航线航班大幅增加,通达国际国内60个城市,2019年客运量突破300万人次大关。

地铁2号线开通,徐州市成为全省第5个、淮海经济区首个地铁城市。徐济高速、徐明高速全面贯通;建成三环北路、迎宾大道、城东大道振兴路以东高架快速路,使得快速化公路里程达58公里。普通公路服务能力也大幅提升,普通国省道总里程达1409.94公里,一级公路占比达82%。




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,农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不断增强。7个县(市)区全部成功创建“四好农村路”省级示范县,贾汪区被授予“四好农村路”全国示范县称号。

为深化营商环境建设,徐州市撤销市区周边6个收费站;在全省率先开展政务服务四省八市“跨省通办”,“证照分离”改革力度全省领先,优化大件运输路政许可服务措施全省推广,“船舶营运一件事”获市法治营商环境优秀案例;在全国率先完成普通公路视频上云应用,“路网110”荣获“江苏交通十大服务品牌”称号;水上便捷过闸系统使用占比达76%。


绿色交通生态路亮点频现


港口码头实现岸电、防风抑尘设施全覆盖,用电量比2017年翻番,绿色循环低碳港口主题性项目通过交通运输部验收。清洁能源与新能源公交车占比提升至84.6%,出租车全部实现清洁能源化。




水上污染防治走在前列。


LNG动力船舶改造、新建和非法码头整治工作全省领先,全面完成船舶生活污水防污改造和港口码头、水上服务区、船闸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建设,构建了“常态化运营、规范化运转”的船舶污染物收集转运体系,船舶污染物基本实现“零”排放。


安全发展基础更加牢固。


徐州市完成农路安防工程5404公里,改造农路危桥1048座;率先实现一级公路(非城区段)中央分隔带防撞护栏全覆盖;公路治超工作走在全省前列;全面取消800公里以上班线客运经营权,完成“两客一危”车辆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安装。2020年交通运输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较2015年分别下降81.7%、73.6%,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。



在线客服系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