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-07-21 08:45:13
站在“十四五”发展新起点上
伴随着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完善
徐州犹如一辆飞驰的列车
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
奋勇前行
徐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,一直以来,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并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。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加快扩张,交通拥堵、出行不便的矛盾日益突出,建设城市轨道交通,成为全市人民多年的愿望。
徐州早在2007年便开始将轨道交通正式列入城市建设规划,2013年2月22日《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(2013—2020年)》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,2014年10月全面启动项目建设。
5年奋进,徐州终于迎来了“高光时刻”:2019年9月28日地铁1号线的开通,徐州正式迈入“地铁时代”。这是江苏省继南京、苏州、无锡、常州之后第5座开通地铁的城市,这不仅是徐州都市圈首条地铁也是苏北首条、淮海经济区首条地铁,是徐州市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地位的又一实力证明。
从0到1,伴随着城市发展的铿锵步伐,徐州地铁也开始飞速发展。地铁2号线于2020年11月28日通车运营,徐州迈入地铁双线交会“换乘时代”;3号线一期于2021年6月28日开通初期运营,与地铁1、2号线实现了成网运行,如期完成了“三线组网”目标任务,徐州也正式迈入地铁“多线运营”时代。
一年一条线,三年变成网。我市地铁建设以每年开通1条线路的喜人进度,逐步实现了由线成网,目前地铁运行里程达到64千米,在江苏已开通地铁的城市中排名第四,充分展现了项目建设的徐州速度。
清新、雅致、充满未来感……伴随一辆辆列车疾驰而过,这个夏天,充满活力气息的“科技蓝”在千年彭城如约亮相。
地铁3号线一期开通后,与1号线、2号线完成组网,全市地铁站总数增加到54座、运营线路达到64公里,覆盖了两大铁路枢纽、四大公路枢纽和城市主要客流走廊,形成了市区轨道交通的主骨架网,“内畅外联互通”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初步构建。
市发改委四级调研员梁向东介绍,随着我市轨道交通成网运行,“轨道交通为骨干、常规公交为主体、出租汽车为补充、慢行系统为延伸”的城市公共交通综合运输体系基本形成。
地铁工程一头连着城市发展,一头连着民生福祉。3号线投入运营后,三条地铁线实现了便捷换乘,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更加高效、快速、舒适的出行服务,乘地铁将成为广大市民出行的首选,不仅能够有效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,而且必将让生活在徐州的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。
如今,在徐州,搭乘地铁已成为市民低碳绿色出行的新时尚,地铁“多线运营”也为市民提供了“幸福出行”。
据统计,截至今年6月23日,徐州地铁1、2号线一期总计运送乘客近5600万人次,运行图兑现率100%,列车正点率99.99%。自1、2号线并网运营以来,日均客运量为15.82万人次,其中1号线日均客运量9.4万人次,2号线日均客运量6.42万人次。据相关部门测算,“三线组网”后,中心城区的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提高至22%,地铁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约为30%。
随着3号线的开通,徐州地铁将初步成网,覆盖了主城区主要客流走廊和各区域组团,提高了线网可达性,徐州将成为全国同类型城市中地铁成网最快的城市,铜山区也将进一步加速融入主城区。
摊开徐州的地铁规划图,纵横交错的地铁路网犹如主城摊开的“手掌”,成为辐射产业园区、连接周边城镇的节点和纽带。
地铁2号线北端的鼓楼高新区,因地铁的加持,已然成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集聚的科创新高地;位于城市东南部的徐州高新区,随着地铁3号线的开通,便捷的交通优势,加速了人流、信息流、资金流奔涌而来,一批批科技含量高、投资体量大、市场前景广、产业带动性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必将纷至沓来。
2021-09-23
2021-09-17
2021-09-03
2021-09-03
2021-08-26
2021-08-23
2021-08-16
2021-08-12
2021-08-04
2021-09-06